作者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09-5-26 18:26 | IP 已记录
|
|
|
桥峰是我自2001年以来认识的网友中数一数二的智者,虽然我在一些具体观点上与他有出入,但是他的观点还是很值得我思考和借鉴的.搜集的一部分放到这里与我们自家兄弟姐妹分享.
投资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错过了站点就一直乘下去,决不要中途下车,所有死亡的都是跳车者.
正常的投资就该长年看多,事实上很多人就这么从一步步走向财务自由的,本坛有个叫满仓换股的网友似乎发了个贴子在现身说法.以前闽发有个叫金越的网友,也是如此,当然,金越资历更老,身价也就更大.这种例子身边不少.反而没事买进卖出,天天神神道道想着逃顶的,基本就是在为市场做贡献了.当然,偶尔灵感产生,躲过一次大熊,这对投资收益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但是,这种事乃是逆天而行,可一而不可再,老想着逃顶,注定会错失大牛市,而人的财富来源恰恰就是一生中的那么几次大牛,巴菲特名扬四海,他老人家也不过就逃了69年那一次顶,其后每次大跌(包括这次),他都彻彻底底的是靠硬扛撑过来的,我们难道比巴股神更厉害吗?
投资是件枯燥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事是需要每天研究的,永远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每件事是投资的基本要素,要明白看空是件高风险是事情,是在和人类的明天对赌,这是种偷机,可以偶尔干一次,但经常这样,早晚会被命运之轮抛弃,<<牛会赢,熊会活,猪会死>>这个贴子最早是出现在2004年,那是一个很大的熊市的后期,作者那时也是个很知名的空头---但我们当时都明白,我们要做得是一个真正的多头.
最后,我给长期看我贴子的网友一个忠告,别去关心波动,这是徒劳的,在股市十几年,我从没见过一个今天看涨明天看跌的人富有过.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sunrise 版主
注册日期: 2005-2-02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168
|
发贴日期: 2009-5-26 20:19 | IP 已记录
|
|
|
说得蛮好的!
美女姐姐一勤快,论坛立马会热闹起来。
brook 写到:
桥峰是我自2001年以来认识的网友中数一数二的智者,虽然我在一些具体观点上与他有出入,但是他的观点还是很值得我思考和借鉴的.搜集的一部分放到这里与我们自家兄弟姐妹分享.
投资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错过了站点就一直乘下去,决不要中途下车,所有死亡的都是跳车者.
正常的投资就该长年看多,事实上很多人就这么从一步步走向财务自由的,本坛有个叫满仓换股的网友似乎发了个贴子在现身说法.以前闽发有个叫金越的网友,也是如此,当然,金越资历更老,身价也就更大.这种例子身边不少.反而没事买进卖出,天天神神道道想着逃顶的,基本就是在为市场做贡献了.当然,偶尔灵感产生,躲过一次大熊,这对投资收益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但是,这种事乃是逆天而行,可一而不可再,老想着逃顶,注定会错失大牛市,而人的财富来源恰恰就是一生中的那么几次大牛,巴菲特名扬四海,他老人家也不过就逃了69年那一次顶,其后每次大跌(包括这次),他都彻彻底底的是靠硬扛撑过来的,我们难道比巴股神更厉害吗?
投资是件枯燥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事是需要每天研究的,永远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每件事是投资的基本要素,要明白看空是件高风险是事情,是在和人类的明天对赌,这是种偷机,可以偶尔干一次,但经常这样,早晚会被命运之轮抛弃,<<牛会赢,熊会活,猪会死>>这个贴子最早是出现在2004年,那是一个很大的熊市的后期,作者那时也是个很知名的空头---但我们当时都明白,我们要做得是一个真正的多头.
最后,我给长期看我贴子的网友一个忠告,别去关心波动,这是徒劳的,在股市十几年,我从没见过一个今天看涨明天看跌的人富有过. |
|
|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09-9-21 13:41 | IP 已记录
|
|
|
这段话是我刚才在别的帖子留下的.此贴也应铭记一下:
对于淘金贴里发过的技术分析学习帖子,也是我当年学习摸索过程中的思维闪烁的结果,到底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我都无从验证.我这个人就是喜欢空瓶子状态,我不愿意去遵循历史必将重演的思维.昨天的妙招,放到今天可能制造出败笔,我只愿自己永远都能见招拆招.至于那些沉淀下无法倒空的瓶料,那也许符合哲学中的辨证,这样的东西也就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见招拆招从来都离不开辨证思维.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09-9-21 13:43 | IP 已记录
|
|
|
虽然淘金贴里的东西我不以为是真理而留给大家,但学习过程中的兄弟姐妹们是可以参照和借鉴我和大家学习的这个过程.
自己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一边再参照过来人的摸索过程,相信会对自己学习进程的加快有所帮助.
brook 在 2009-9-21 13:43 编辑过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09-11-16 12:37 | IP 已记录
|
|
|
中国通胀的前景如何?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刘利刚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2009-11-16
弗里德曼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这句话被当作至理名言广泛传颂。是的,通货膨胀的背后似乎都有货币供给在作怪,但如果货币增加就一定能制造通货膨胀的话,日本就不会出现长达十年的通货紧缩了——要知道,为了制造通货膨胀,日本央行从市场上买入了一切可以买入的债券来注入流动性。同时,大规模的积极财政政策也使日本政府背上了相当于GDP150%的公共债务。
事实上,仅仅从货币供应来观察通货膨胀,是远远不够的。记得今年初在中国央行向市场大量投放流动性时,就有很多研究者根据货币供给的模型提出了中国的通胀率将在年底或者明年初达到4%的水平,如今我们已进年底,10月份的通胀率也于近日公布,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尽管同比而言,CPI下降幅度稍微减轻,但月度环比的数据显示,CPI竟然跌去了0.1%。
中国通胀率的背后,是什么因素在作怪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通胀产生的过程,一般而言,通胀是由需求产生的,由于需求超过供给,产品价格就会过快上升,最终导致价格扭曲。在这一过程中,通胀预期的形成尤为重要,因为一旦有预期形成,人们对工资上升的要求也会逐步累积,工资水平的上升只会导致需求更加旺盛,从而加速通胀的形成。当然,也有一种通胀叫做“输入型通胀”,意指货币贬值或者进口商品涨价导致的货物价格升高。
回答了什么会导致通胀的问题后,我们可以更明确地解释中国的通胀问题。第一,需求有没有超过供给?没有。事实上,作为“全球工厂”的中国,过去几年很多产能是为出口而建。一旦缺乏外部需求,产能过剩的状况已明显出现。我们以钢铁工业为例,尽管铁矿石进口量每月逐步攀升,但如果看一看终端产品,我们会发现,中国钢铁产量的所谓屡创历史新高,几乎都是由针对基建而生产的低端钢材带来的,那么一些高端钢铁产品如不锈钢和硅钢等,只能压缩产能或者出现生产却销售不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鲜见,背后所凸显的产能过剩问题,在出口仍然跌幅高达两位数的情况下,相信短期内仍然难有缓解的迹象。进一步说,产能过剩,海外销售不足,只能导致“出口转内销”,大量的供给给国内市场带来相应的“通缩”压力。这就导致货币政策应扩张来有效对冲通缩压力。
第二,通胀预期形成了么?其实,我们从工资上升压力来看这个问题,可能更加有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工资上涨压力在2007年突然上升后,现在出现了逐渐消退的迹象。失业率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代表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关系,但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于存在统计方法的缺陷,无法有效代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今年年初有大约2000万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这些人被不被计入城镇就业人口中,但是他们离开工作岗位,随之带来的收入降低,将会明显影响需求,进而使价格上升失去动力。尽管有很多报道称,温州和东莞一带出现了“民工荒”,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圣诞订单”的突击效应和农民工临近年底不愿出门打工的“年底情结”所造成的。其实,我们接触过的很多中国雇主都非常自信地告诉我们,今年的工资水平不但不会上升,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企业家们永远在市场的最前沿,也对劳动力供给情况最为清楚,事实上,中国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局势在短期内仍然不会逆转。
第三,输入型通胀存在么?油价上冲80美元,金价突破1100美元,让很多人惊呼原材料价格上涨又来了。但是,从平均价格看,目前的大宗商品价格尽管已经从底部回升很多,但仍然明显低于去年和前年的水平。油价目前差不多在历史高点的60%左右,铜铝价格稍高一些,但也差不多在70%左右,可以美元计价却已经跌到了距离历史低点不到5%的水平,可以肯定地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元的巨幅贬值比通胀预期带来了更加深远的效应。一旦美元出现升值,或者人民币出现升值,都会抵消“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回到最初的假设,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么?是的,但是,货币供给一定会带来通胀么?不一定,如果货币供应一定会造成通胀的话,日本央行就不会为长达的十年通货紧缩而发愁了。客观地说,通胀的产生仍要视具体供需情况而定,在中国的现状下,我们相信,通胀产生的压力仍然很小,基于的理由是供给严重过剩的存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买方市场效应以及输入型通胀仍然未成气候。
当然,如果美国及世界经济明年强劲复苏,中国产能过剩的状况将得到缓解。就业问题得到缓解,通胀预期将重回升轨。在央行没有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通胀将重现。但这似乎不是市场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主流看法。只要美国消费者必须提高储蓄而减少消费,中国的产能过剩需要通过提高内需来解决。但这在短期之内是很难缓解的。尽管央行及其他部委应积极关注资产价格状况,但是在没有强劲需求的情况下,资产价格的快速反弹将也将是“非理性亢奋的泡沫”,实为“无基之弹”。其危害性是相对较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09-11-16 21:40 | IP 已记录
|
|
|
老和讯
股市趋势交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1、顺势而为,永不逆势操作。
2、不做不懂之势,不赚能力外之钱。
3、不做细小之势,不赚刀口舔血之钱。
八项注意:
1、不要轻易怀疑趋势,时空不到,趋势不变。
2、不要被小波动迷惑,要多看周线月线。
3、牛市看支撑,熊市看压力,猴市看支撑也看压力。
4、预测、操作要分离,预测是超前行为,操作是跟随行为。
5、遵循系统化交易,不凭感觉盲动。
系统化交易必须具有明确的买卖点、止损点,明确的持仓规则、仓位控制规则,明确的交易机会入围条件,按市价买卖。系统化交易将使我们告别盲动的感性交易,实现稳定获利。
买点:略。耐心等待,时机不到,不出击。
卖点:略。耐心持有,卖点不到,不平仓。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09-11-20 20:22 | IP 已记录
|
|
|
中国离通货膨胀有多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尹中立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2009-11-20
“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其含义十分清楚,即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将该理论应用于判断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物价走势,就不免产生对通胀的担忧,因为自2008年11月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无论货币还是信贷都出现了空前的增长。
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需要我们在总结历史上通胀运行的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中国经济特征,才能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通胀形势。
一、对最近30年我国通胀的回顾与总结
从通胀的形成机理来看,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形成的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主要原因是信贷与货币的过度发行及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社会消费品物价水平的上涨,通常国内的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由于国际市场的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又被称之为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
上述三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在我国最近20多年的历史中都有所表现。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共出现三次明显的通胀: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明显的通胀主要属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胀,而2007年至2008年的通胀属于典型的外部输入型的通胀。
1988年,国家开始实施“价格闯关”,使物价出现大幅度上涨。1988年CPI同比增长18.8%,PPI同比增长15%。在价格改革之前,我国的商品价格大多属于管制价格,价格没有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尽管当时已经改革开放了十年,商品供给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但依然没有走出短缺经济时代。在商品供给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价格的“闯关”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如果说1988年的通胀主要是由消费需求拉动的话,那么1994年的通胀更多是靠投资需求拉动的。1992年至1993年,投资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由于投资需求极为旺盛,也必然带动了生产资料成本和工资的较大上涨。
2007至2008年的通胀形成机制与1988年和1994年有很大的区别,这次通胀是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国际粮食、原油、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价格飙升,美元贬值,以及国际游资的流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本轮通胀主要表现为外部输入的特征比较明显。当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飙升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有密切关系,中国经济不仅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而且是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总之,改革开放30年里,我国出现了明显的三次通货膨胀,但三次通胀的形成机理和表现形式都有所区别。
二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通胀形势
2009年的通胀预期缘于信贷与货币的快速扩张。2009年三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3%,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9.5%。M2、M1增长率均超过名义GDP增长率达22%左右。前十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8.92万亿,据估计,今年全年新增信贷将接近10万亿。货币投放的高速增长使市场产生了货币贬值的预期(即通货膨胀预期)。
笔者认为,在出口难以实现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但需要关注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和资产价格膨胀,尤其要关注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升。理由如下:
从市场的供求关系看,自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就已经告别的短缺经济时代,供给大于需求成为一种市场常态。从宏观经济的总量看,高储蓄率就意味着消费需求的不足,储蓄大于投资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必须依赖于出口的增长。再从经济结构看,最近1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出口的高速增长带动的,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70%左右,40%的工业生产能力依赖出口消化。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国际贸易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2007年前的高速增长状态,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增长会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中国经济的总体状态将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不太可能出现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的总体状态就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全球经济有通缩的风险。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货币供给影响物价的另外一条途径,即大宗商品市场。毫无疑问,货币供给影响金融资本的成本,而金融资本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主导力量。全球中央银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货币,这些货币无法被实体经济所吸收,必然流向大宗商品市场及资产市场(如股票市场),从过去的一年看,石油价格从最低的每桶30美元一路上升到目前的近80美元左右,其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货币,换句话说,石油的价格主要由金融资本决定,与石油市场的供求形势关系不大,石油的供求形势顶多就是金融炒家们的一个噱头而已。与石油一样的还有有色金属及黄金等贵金属商品,它们都成为全球过剩的货币追逐的对象。当然,美元的不断贬值给这些金融资本的投机提供了绝好的题材,成为统一全球金融资本意志的指挥棒。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成为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动力,也是未来中国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动力。
对于过剩的中国金融资本而言,参与大宗商品的投机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市场不在中国,中国金融资本还没有能力主宰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国内期货市场的资金规模大约只有1000亿元左右。我国多余的货币应该主要进入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尽管是否有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还有很多争论,但股票价格在2009年近一倍的涨幅及最近创业板市场的火爆登场等表现无不向世人昭示中国股票市场“不差钱”的现实。但相比股票市场而言,笔者更担心房地产市场。因为股票市场有大量的限售流通股等待流通,还有数百家公司在排队上市和数千亿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计划等待实施,股票市场不会有失控的危险。退一步说,即使股票市场出现了类似2007年的井喷行情,其后果也不会十分严重,因为进入股票市场的主流资金(主要是基金)大多数是储蓄资金而非贷款,股价的波动导致的后果是财富的再分配而已,不会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实体经济的运行,2008年的市场表现已经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股市平均价格大跌70%,但很少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因此而陷入困境,即股市的大幅度下跌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是很有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中信贷资金比例过大则结果就不一样了,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大量的银行资金介入,如果出现房价的大幅度下跌,将直接表现为银行坏账将迅速增加,会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此已经作了充分的演示,无须笔者赘述。
2009年初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刺激,使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房价的上涨已经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扩散,社会公众对房价的上涨形成了一致的共识。概括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房地产的价格预期:1)缓解了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压力,使2008年底的降价卖房的情景迅速消失,房价失去了下行压力;2)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地方政府容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地方财政不再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使地方政府增加土地供给的动力消失,刺激了土地价格的上涨,进而带动房价上涨;3)社会公众产生货币贬值预期,买房成为抵御通胀的主要选择。
因此,笔者认为,以CPI衡量的消费物价不会出大幅度上涨,但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容易出现失控的危险。决策者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判断方法来度量通胀形势的话,有可能出现重大失误,9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的最主要原因也正是在此,需要有关方面高度关注。
三、不同类型的通胀与股票市场的投资选择
尽管通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使我们的财富缩水,但如果投资得当,可以实行通胀背景下的财富增值。
在需求拉动型的通胀里,CPI的上涨幅度领先于生产价格指数PPI的上涨幅度,如:1988年CPI同比增长18.8%,PPI同比增长15%;1994年CPI同比增长24.1%,PPI同比增长19%。CPI比PPI快4到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工业生产链条中,下游产业的获利要大于上游产业,即生产最终消费品的公司获利要大于生产钢材、有色金属、煤炭等生产资料的企业,因此,在那个时代的股票市场里,家电类的公司必然是市场的宠儿,而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则是边缘化的角色。
但在外部输入型的通胀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进入21世纪,中国基本上结束短缺经济时代,取而代之的是生产过剩,出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局面,因此,物价水平上涨的力量主要由成本推动。在供给大于需求的背景下,一般消费品的涨价速度不及生产资料的涨价速度。2008年CPI同比增长5.9%,PPI同比增长6.9%。PPI比CPI快1个百分点左右,意味着工业生产的链条中上游产业的获利能力大大超过下游产业,表现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的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快于最终消费品类上市公司,与80年代及90年代的情况基本相反。
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总体格局中,房地产往往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因为房地产的供给弹性很小,容易成为一种投资品。在股票市场里,房地产板块会成为最耀眼的明星。2006和2007年的股票市场表现已经验证了这一结论,未来的股票市场还将继续验证该结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10-2-04 11:12 | IP 已记录
|
|
|
吴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这场危机到底对中国未来经济带来哪些重要影响,它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及世界经济格局,本期专家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吴庆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国研网:您认为这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吴 庆:这一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冲击中国经济的三个层面。每个阶段的冲击影响到不同的层面。但是,这一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只是今年成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的次要原因,只是让这个困难来得提前了一点。
国研网:根本原因是什么?
吴 庆:中国经济面临这一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迟早要走到尽头,市场力量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国研网:中国经济哪三个层面受到了冲击?影响如何?
吴 庆:三个层面分别是:“走出去”的投资损失、廉价美元的冲击和出口市场萎缩。
第一个层面:“走出去”的投资损失。当次债危机开始爆发的时候,对中国政府、银行、企业和居民造成了冲击,使其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危机首先影响到次级债券的价格和流动性,使持有这些债券的国内银行受到一定损失。危机很快又导致一个又一个跨国金融机构的股价下跌,使刚刚开始走出国门的中国投资机构接连遭受损失。例如中投公司对百事通的投资、国开行对巴克莱的投资均受到不小损失。
此外,随着美元的持续大幅贬值,境内企业和居民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出现了账面损失。特别是国家巨额外汇储备的账面损失已经接近万亿元。由于美元汇率波动加大,中国企业和居民持有的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增加了。
第二个层面:廉价美元冲击。当美国政府对危机做出反应的时候,中国的宏观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冲击。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一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由于美元是被广泛接受的国际货币,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溢出到世界各地,造成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2005年以前是刚性的,在2005年之后也颇具粘性,结果中国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这个冲击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增加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显示,从2003年四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发达国家由于汇率机制灵活,官方储备同期只增加了3.5千亿美元,增幅32%。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增加了2.654万亿美元,增幅139%;中国外汇储备四年翻两番,从2003年底的4千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底的8千亿美元,之后又加速增长到2007年底的将近1.6万亿美元。
直到2008年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有海内外的学者提出假说:中国经济正在与美国经济脱钩(decoupling),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不会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来源。不仅如此,由于受到世界性流动性过剩和热钱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经济还有过热的倾向。中国政府于是采取了“双防”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人民银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对冲”过多的流动性。
第三个层面:出口市场萎缩。当次债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受到的冲击开始显现出来。在次债危机爆发之始,中国似乎还置身事外。可是中国过去十五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出口导向”之上的,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世界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增长。然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性的需求增长减速,最终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于是从第四季度初开始,今年真的成为了“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国研网:我国经济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沿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龙头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道路发展,这条道路上也有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日本、四小龙和四小虎。如果金融危机没有发生,您认为,我国经济大概会在何时转型?
吴 庆:在这一次华尔街危机席卷全球开始之前,在中国东部制造业城市持续、广泛地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一个明白无误的标志,显示中国经济沿着出口导向型道路已经走到了“刘易斯拐点”,预示着中国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即将上升、国内的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降低。也就是说,市场力量已经开始、并且还将继续推动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推动东部地区经济转型的另一个市场力量来自土地市场。随着东部地区的土地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剩余的可开发土地变得日益稀缺。反映土地稀缺程度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推动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一些低附加值产业的利润被压缩得所剩无几,被迫转移到土地价格较低的地区。
应该说,在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市场力量已经开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基本顺应了这一趋势;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衰退打断了这一过程,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推迟其恢复。
国研网:您认为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做哪些工作?
吴 庆:在供给方面,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成熟产业要在区域间转移。“雁行发展”模式预言:当沿海发达地区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到某些产业难以为继的时候,这些产业会转移到低地价和低工资的沿海不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或者境外。产业转移受到企业文化、习惯、语言和法律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区间梯度明显,有利于产业转移。自东向西的转移收益大而成本小,不仅比跨国转移更经济,而且也更低风险。所以,当东部地区经济面临巨大困难、增长率减低到个位数的时候,中西部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内蒙古的增长率甚至高达29%。这说明“产业空心化”不会成为全国性问题。因此,即使要实施政策干预,那么地方性的政策比全国性的政策更加可取。不需要用全国性的政策来应对。
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产业要升级。地价和工资上升的沿海地区在失去低附加值产业的同时,自然需要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来填充。如果这个过程不成功,这些地区的地价和工资就无法继续上升。这是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出现房价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产业升级是当前房价下跌城市稳定房价的根本举措。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提出“腾笼换鸟”口号。仅就政策目标而言,它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势所趋,有助于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而产业升级无法绕过进一步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一些现在还受管制的产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如果扩大内需是当前的政策目标,那么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一定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重要。只要个别地区能够成功实现“腾笼换鸟”,中国经济就安装上了新的发动机。
而在需求方面,从依靠外需向依靠内需转变则需要政府出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完善社会保障、加强产权保护是实现这一转换的关键。
国研网:2009年9月在匹兹堡召开的G20峰会上,美国发起了旨在矫正全球经济失衡的动议,并且得到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支持。您认为美国此举的含义是什么?
吴庆:所谓“全球失衡”,是指中、日等东亚国家持续的高储蓄率、经常账户盈余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美欧等发达国家持续的高负债率和庞大的财政、经常账户“双赤字”。因此,匹兹堡峰会上的动议,实际上是敲打贸易盈余国家(主要是中国)。中国已经承诺将逐步转变增长模式,降低出口依赖,更多依靠内需。
国研网: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日美之间持续的贸易争端和调整全球(主要是日美)失衡的广场协议与卢浮宫协议。
吴 庆:“日美之间的广场协议会在中美之间重演”是东亚学者的预期。目前中美之间日益加重的经常账户失衡与80年代日美之间的经常账户失衡非常相似。美国在2005年之前提出的人民币升值要求与1985年之前对日本提出的日元升值要求也是一样的。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阵营中,早就有主张实现“经济再平衡”的声音。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8月份在位于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演讲和接受采访时,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萨默斯对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做了“最清晰的表述”:美国日益增长的外债规模与其超级大国地位不相符;美国必须成为以出口为导向、而不是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体,必须依靠真正的工程技术、而不是金融巫术;在世界经济当中,美国不会继续担当“最后消费和进口国”的角色。
但是美国毕竟是当前国际经济失衡的既得利益国:在货物贸易中得到廉价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得到廉价资金。正当世界开始讨论如何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时候,美国提出自己要放弃这一好处。这一举动是不是“做秀”,短期内还存在不确定性。当然,从长期来说,如果美国不夯实本国的经济基础、支撑并改善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话,其它国家必定会另谋其它选择。欧元、日元、SDR,都是潜在的替代品。因此,美国从当前失衡的国际经济体系中获得的既得利益总的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可能是金融危机促使美国做出决定。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可能再也无法继续以低廉的利率为其庞大的贸易赤字融资。即便廉价的资金供应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也说不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突然断裂,冲击美国经济。
国研网:您认为美国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内经济再平衡,这些措施对世界经济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吴 庆:美国的再平衡从贸易保护做起。最有可能实现贸易再平衡的市场化手段恐怕还是汇率调整。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研究,若要使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接近上述目标所要求的水平,美元真实汇率可能需要进一步贬值,“主要是相对人民币和其他亚洲货币”。这句话似乎包含着特别的含义。因为真正的美元贬值必然是相对于全世界所有非美元货币的。美元相对于个别货币的贬值只能靠这些货币的升值才能做到。如果这样的话,所谓的“广场协议”真的就重演了。
但是中国与日本有重要不同。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度占领并管理日本;“冷战”时期,美国又一直用核保护伞“罩”着日本。美日之间名为同盟,其实关系极不平等,甚至影响到双方官员在相互交往中的态度:美方习惯了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日方见惯不惊;偶有美国官员稍微屈尊,就能让日方感激不已。因此,美国在80年代能够采用软硬兼施的外交手段让日本政府基本按照自己的意图调整经济政策。
日本在美国施加的压力下仓促进行的经济政策调整至今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因此今天的中国虽然面对同样困难,但是不愿意步日本后尘。加之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与日美之间大有不同,美方无法把自己心仪的方案强加给中国并迫使中国执行。因此在对待中国的时候,美方态度比较温和,更多依靠看不见的市场力量。
这次美国对中美失衡运用的手段,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政府正式启动特别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轮胎加征紧急关税,是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取向的重大变化。如果说当今的贸易保护主义于80年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今天的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经济再平衡”的外衣,因此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所以,“轮胎特保案”将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启动一场主要针对中国的“贸易战”的开端。萨默斯表达得十分清楚:“中国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行事了,因为美国打算表现得更像中国。全球经济不允许两个(甚至一个半也不行)最重要的经济体都来实行中国式的增长战略”。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世界经济复苏。贸易保护主义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1929年的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够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国纷纷采取对本国有利、但是“与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基于这个教训,在去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被确定为防止世界经济走向萧条的重要措施之一,参与峰会的各国都做出了反对贸易保护的承诺。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在80年之后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不仅是各国政府的自然生理反应,而且会在各国之间产生相互模仿的羊群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9月份宣布:从去年11月做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集体承诺以来,G20成员国家继续实施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甚至“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成员国违背无保护主义承诺”。
在美国政府的外交谈判策略当中,美国国内(国会)的贸易保护呼声从来都是需要满足的要求。如果参加本次匹兹堡G20峰会的大多数国家因为惩罚的对象只针对少数国家而达成一致、纵容贸易保护主义披上“平衡全球失衡”的外衣,那么全球经济的真实复苏将受到重大打击。
国研网: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将给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吴 庆: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尤为严重。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靠出口拉动的。美国(后来被欧洲代替)是中国制成品的主要出口地。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早就达到了足以让一个正常国家“支付不起”的程度。中美经济关系得以维持,是因为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能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得到”廉价的资金。美国不需要到别的国家去借,别的国家就已经主动把美元送到了美国。所以中国不担心美国的支付能力。退一万步,还有美联储这个可以提供无穷资金的“最后贷款人”。
这种高度依靠外部市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道路本来就是不可持续的,迟早会走到尽头。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迟早要转型,因此这一转变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但是从短期来看,市场机制推动的转型比以其他方式实现转型更有可能成功、也更有利于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对中国来说比较理想的世界经济前景是按照现有的增长方式复苏、再依靠工资、地租上涨的市场力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此相比,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的国际环境很难推动中国国内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研网: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成功拉动了经济增长。您认为,下一步我国经济工作的要点是什么?
吴 庆: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在2008年底迅速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做出反应、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刺激计划,成功推动了今年上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拉动了经济增长,因此,早在年中看到半年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预见:全年经济增长实现8%目前基本上成为定局。下一步经济工作的要点应该转移到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上面,而首要的任务是及时控制流动性、避免严重通货膨胀。
从短期来看,目前危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居民消费价格6月份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1.7%,上半年同比下降1.1%。但是,超额发放的流动性不断抬高通货膨胀压力。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加快15.7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长速度是1992到1994年的经济过热以后没有出现过的。
从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滞后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10到12个月,而时间可能会长达两年以上。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的峰值有可能会达到两位数。如果中央银行一直等到居民消费价格超过3%才采取行动的话,通货膨胀会更严重。
如果我国政府还要保持明年、后年的经济增长的话,继续依靠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重新启动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唯一的出路。这正是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不久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主张。
国研网:针对这些问题,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吴 庆:只有在明确了大是大非、确定了大方向,并且确保短期经济政策锚定于、服务于中长期经济目标,才能够保证这些政策真正对国民经济有利。我国目前面临的急迫问题是国内长期经济增长,而非短期的国际主义行为。G20国家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只针对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短期需求不足问题,并不解决中国特殊的长期经济问题。
比如,与其提高出口退税鼓励本国出口和国外消费,还不如用同样数量的财政补贴鼓励国内消费。同样是财政补贴,前一种补贴抵消市场力量、推迟需求层面的国内替代,后一种补贴则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替代;前一种补贴大多溢出到海外,后一种补贴基本上留在国内。据报道,今年的广交会正好在财政部宣布提高出口退税率之后开幕。会上出口企业普遍向外商让利3-6%。路透社记者感叹道,“在全球经济饱受打击之际,世界人民再次分享了中国财政补贴带来的福利。”那些受到出口退税政策保护的国内生产企业,其实只得到苟延残喘的机会、暂时维持住就业岗位。
由于当前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需要有新的政策工具。能够替代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当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某些市场化的改革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地促进经济增长。例如取消各个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完善市场基本制度(主要是约束每一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潜力。
由于涉及到既得利益,这些改革纸上谈兵了多年。现在以“危”为“机”,有可能推进一步。国家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4月底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5月底终于公布出来。这个面面俱到的计划中真正涉及改革的部分若能完成十之一二,就是非常巨大的进步。
2009年12月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10-2-05 17:03 | IP 已记录
|
|
|
今天下午我总结了一小段话送给蜗牛兄弟,顺便放这里保存.方便日后自己回味.
技术分析的方法很多,最后所有的方法都告诉你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顺势而为.能做到顺势而为的前提是看清楚势,将自己的操作与自己的目标和势结合起来方能做到顺势.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10-5-05 19:48 | IP 已记录
|
|
|
我们要认真的体会打压房地产的政策。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投资的神经具有弹性。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10-5-06 22:03 | IP 已记录
|
|
|
刘安民:反对以抑制房价的名义开征新税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刘安民 2010年05月06日14: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以抑制房价的名义开征新税,一定会损害政府的长远利益,损害中国社会的长远稳定,而社会不稳定,吃亏的一定是老百姓。因此,这种政策,不仅不能推出,中国现有税收政策中,类似这样的政策,都应该废止。
近期很多学者和官员,都在建议出台抑制炒房的税收政策,其目的是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源问题。对此,笔者表示反对。
中国政府不缺钱。2009年,中国以世界第三的GDP,创造了6.8万亿财政收入,还有几万亿的各种名目的收费,以及15910亿的卖地收入,1万多亿的国企利润。这些进项加在一起,中国政府可动用的资金超过13万亿,比例超过GDP的40%。
自从分税制以后,中国政府的税收增速,一直是两倍甚至三四倍于GDP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高达34%,三倍于GDP增速,几倍于老百姓收入的增长?政府收入如此超高速增长,政府可动用的资源超过GDP的40%,可政府还觉得不够,还要给地方政府开辟财源。一旦助长这种风气,地方政府就一定会以各种名义捞钱,腐败就会不可抑制地在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度蔓延。
要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出路只有两个。一是取消分税制,或者改变分税制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配比例,大幅提高地方财政所占比例;二是向现代服务政府转型,压缩政府开支。各级政府的开支都在无节制地增长,税收增长再快又如何呢?中国每年的“三公”消费(公费出国、公费吃喝、公车私用),到底有多少呢?会少于1万亿吗?这其中还不包括政府让企业买单的吃喝。把这一块砍掉一半,钱不就出来了?从长远来看,政府不仅不应该增税,而且还应该减税。如果政府总像现在这样不断地谈增税、谈开辟新税种,总有一天,政府与社会的冲突将不可避免。
政府没有特权,没有权力对他所提供的社会服务进行两次三次四次五次收费。第一次收费是收税;第二次收费是收各种各样的费;第三次是卖地;第四次是中国老百姓为国企垄断付出的高额产品价格(比如汽车,同样的产品,中国老百姓购买时,比国外高一倍以上);第五次就是现在所开征的房产税。提供一次服务进行多次收费,这种行为发展下去,最终会激化社会矛盾,像现在拆迁房子一样,最终会把民众推到政府的对立面。
公民的财产不可侵犯,就算是政府也不应如此。我们强调要建设法治社会,要收税,要开辟新的税源,请先通过人大,而且要改变人大的现有选举模式。不通过人大,乱开辟税源,后患无穷。
事实上,要打击炒房,不用征税一样可以做到。即使不借鉴别国的管理经验,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银行不向第三套房贷款者提供任何贷款;第三套房及第三套以上的房产,转让时的增值部分全部充公,划归社保,让全国老百姓享受增值部分的收益。这只要出个管理规定就行了,打击精准,而不用增加新的税收,效果一定会比税收政策要好。这个政策一出,看谁还炒房?没人炒,这房市就清静了。
真正要解决炒房问题,还应该出台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的政策。现在很多领域不对民营资本开放,宁给外国人,也不给民营资本。民营资本受歧视,不能得到正常的国民待遇,外国资本却享受超国民待遇,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只要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好了,那些在房地产里面转悠的炒房资本,就会回到实业投资里去,房地产市场自然清净平和,波澜不惊。
关于房地产,我收集了2007年以前的数据,大部分是国家公布的。中国政府在房地产里享受到了多少收益呢?第一,卖地收入;第二,地方政府盖建房的章子时收的各种名目的费用;第三,少数地方政府官员的腐败收入(因为别人建房而收的黑钱);第四,房地产企业直接提供的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堤防税、企业所得税、房地产行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等等,以及其他房地产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及化工等其他行业从房地产中所取得的收入,这些收入一样要交上面所说的那些税;第五,老百姓买卖二手房时要交的各种税。
这些税收共占到多少呢?2007年超过2万亿。2009年,全国房地产销售收入43995亿,政府这一块,我没有细算,但估计超过2.6万亿是没有问题的,政府收入大约占房地产销售收入的60%。也就是说,老百姓一家牺牲三代的幸福花100万买一套房子,至少有60万要通过种种形式流进政府的腰包。而政府还在说不够,还要开辟新的房地产的财源,从老百姓持有房地产中收税。可全国公务员住的房子,都是政府自建的低价房,价格只有普通商品房价的20%~40%。
所以,我反对以抑制房价的名义开征新税,这一定会损害政府的长远利益,损害中国社会的长远稳定,而社会不稳定,吃亏的一定是老百姓。因此,这种政策,不仅不能推出,中国现有税收政策中,类似这样的政策,都应该废止。那些以稳定房价的名义开征新税种而目的在于解决地方政府财源的做法,是典型的有损于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做法,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学者、官员,都应该坚决地予以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10-6-04 10:50 | IP 已记录
|
|
|
这一段话95%地说出了我想说的,所以就留在这里供自己回顾以及跟大家分享吧。在我的价值观中,我相信个人的智慧无论多么卓越,放在人类与自然的大背景下,也会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我不会将任何一个人的观点毫不思考地采纳,即使他有权威与权势。
我只信奉思想的选择权在自由思想的个人,所以,我从未有替他人思想与决策的想法。自由思想自由决策,是地球上仅存智慧生物——人类最珍贵的财富。我相信投资者的智慧,当然,思维的选择也是一个勤奋思考的过程。想不劳而获地掠取财富的想法和愿望,上帝也不会帮助你实现。
——但斌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10-6-04 10:54 | IP 已记录
|
|
|
正确看待信贷增量对市场影响
市场对9月新增贷款的估计数额日益递减。最初预期有高达6000亿,大部分观点集中在4000-5000亿。日前,银监会高层公开表示,9月新增信贷在3000-4000亿。昨日有媒体报道说,四大行9月信贷仅增约1100亿,为年内单月新低。按四大行占信贷总额40%估算,9月新增贷款仅2750亿,为年内新低。若按占比30%计算,则9月新增贷款为3667亿,与7月低点持平。《基金主导的新热点正在形成》
对于9月份信贷规模的预测,市场从最初的6000亿元预估,再到日前爆出3000多亿的数字。对于这中间巨大的差异,有媒体分析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忧虑将会再度提升。对此,我不敢苟同,到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汇金高调增持发出重要信号》
1、凸显货币政策微调效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既定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目前,在我国经济增长冠于其他国家、全球担忧通胀抬头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采取货币微调措施来保障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避免通胀大幅攀升,进而影响经济复苏。这从7、8两月的信贷增速即可看出。由于今年7月份,我国经济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PPI、CPI跌幅有扩大之势。并直接导致市场担心经济将会出现二次探底的势头。随后在9月11日公布的8月数据当中,我们又看到了可喜的变化,信贷增量较7月有较大增加。
2、判断涨跌不能仅看货币政策。决定股价上涨的基础是业绩,并辅以充盈的流动性与偏多的消息面,三者共振引发股价上涨。分析目前市场内外各方面因素,下一阶段,市场上涨动力将会由流动性转换为业绩,投资方向有固定资产投资切入到内需拉动。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来看待经济数据,并从中找到业绩出现回暖与收入持续增长的公司。
如果单纯、片面看待货币政策,对于投资者来说只会有2个结果。第一:鼠目寸光、最后吊死在一棵大树上,有跑输大盘危险;第二:哪怕每月有再多信贷增量流入社会,而不进入需要它的地方,仅仅围绕股市、楼市循环流动的话,只能是一时的繁荣,而跑得慢、反应迟钝的投资者将会再次高位套牢、或是血本无归。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brook 论坛管理员
注册日期: 2003-6-13 位置: China 发贴数: 33734
|
发贴日期: 2010-6-04 10:56 | IP 已记录
|
|
|
信贷减速 不代表货币政策有变(2009-11-17 13:20:50)转载标签:杂谈
每经实习记者 张玮 发自北京
2530亿,10月新增信贷创年内新低,贷款额远低于先前预期,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变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个把月的信贷减速并不能说明货币政策的变化,他认为,目前整个的通胀率还比较低,在短期内会并没有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可能。
信贷数据不是以每月来衡量的
NBD:10月份新增贷款远低于市场预期,仅为2530亿,比9月份大幅降低,经济强劲复苏的背景下,信贷的大幅减速更使市场对监管层发出的信号进行揣测,如何看待本月的信贷数据?
汤敏:新增贷款数据并不是以每月来衡量的,而是以一年来算的,比如说,今年计划贷款5万亿,每个月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经济情况来发放不同额度的贷款,即使在过去,也没有规定说平均每个月发放多少。今年上半年,包括前几个月贷款发放比较多,今后几个月就会相对少一些,否则10万亿都打不住,可能会更多。
其实,个把月的信贷减速并不能说明货币政策的变化,只能说前几个月贷款发得过多了,速度要慢下来,或者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银行资本金受到限制,自身受到一些制约,银行的新增贷款会相对减少。
我觉得目前信贷减速不能表示我们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变化,更何况,货币政策主要指的是货币发行,主要是广义货币,并不完全指的是货币的新增贷款投放。
信贷的减速并不是监管层的信号所造成的,而是商业银行觉得今年贷款贷得差不多了,或者说不愿意再进一步放宽贷款了。
举个例子,目前房地产的贷款政策还正在酝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但个别银行已经开始采取较紧缩的房贷政策。这并不是监管当局的问题,而是银行从自身的运作和商业的角度出发,到年底存在控制信贷规模增长的需要。
明年货币政策或向民企倾斜
NBD:今年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带来充裕流动性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对未来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的侧重点,你如何看?
汤敏:现在我国的通胀水平还是很低,到目前为止还是负增长,由于整个的生产过剩还存在,今年的投资目前正刚刚开始,所以总体来说,目前的通胀压力并不是很大,我认为,在半年内或者一年内较高的通胀风险不会很大。
同时,由于目前整个的通胀率还比较低,我看不出来在短期内会有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可能,至于明年上半年的会否会实施这些措施,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得视明年下半年的发展情况而定。
从国家目前讲的来看,货币政策肯定不会收,但会不会进一步放宽就不一定了,我想大概还是会保持目前这种适度宽松的态势。如果通胀上升更快一些,货币政策会更中性一些,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关于明年的货币政策,我认为还会保持适应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我个人觉得,货币政策的侧重点会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倾斜,因为今年的政策向基础设施建设、向国企的倾斜是非常明显的,明年的货币政策应该更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民生领域进行贷款。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走势,只有想象不到的走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要用历史的胸怀去体味世界,使自己省察内心,进而辛勤劳作!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时代!
|
回页首 |
|
|
|
|